行业资讯 分类
必赢一位种粮大户的丰收底气发布日期:2024-11-27 浏览次数:

  初冬到,田野披“新装”。11月22日,东昌府区闫寺街道辛王顺丰家庭农场的田地里,嫩绿的麦苗钻出地面,给大地增添了几分色彩和生机。

  地头上,农场负责人、“90后”种粮大户王伟不停接打着电话,协调人力和机械。“最近,我们流转了苏南社区五六个村庄的4000多亩田地,所有的机械都在那边儿忙,趁着这两天没降温,抓紧整地,种上作物。”王伟说。

  辛王顺丰家庭农场已有土地1074亩,如今一下子接手4000多亩地,如何应对规模增长、粮食高产高效的挑战?“种粮前景好、潜力大,必赢入口农艺农机完全配套,粮食不高产都难。”寥寥数语透露出种粮人从容的底气。这底气的背后,是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硬核”支撑。

  黝黑的脸庞,壮实的身板,必赢入口乍一看,王伟就是土生土长的庄户人。2015年,王伟返乡创业,流转了200亩土地,注册了辛王顺丰家庭农场有限公司,从事粮食种植,成为一名农场主。

  种粮之初,王伟经历了从“靠经验”到“靠科技”的转变。“开始别人种什么我种什么,别人怎么种我就怎么种。”王伟介绍,一年下来,一亩地能挣三四百元。2016年,他流转了570亩土地,扩大种植规模。土地面积扩大了,仅用传统小农户耕种方式,地种不过来,造成大面积减产,最后连贷款也还不上了。“产量不如散户,还赔钱,我种地还有什么意义?”王伟十分迷茫。

  后来,王伟在网上看到有的地方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便花费7万元购置了一架无人植保机,还专门跑到济南学习,考取了无人机驾驶员电子执照证书。“只需要在操作系统上设置航线,一个人操作飞机,一个人协助配比药液,两人配合一天能喷洒农药将近二百亩,顶二十个农民一天的工作量。”王伟说。

  农机给力,种地省力。王伟尝到机械化的甜头,看到“藏粮于技”带来的增收潜力,先后筹资购进激光平地机、粮食装载机、粮食筛选机、玉米脱粒机、拖拉机、水泵等十几台(套)大件设备。但在从事农业生产时,他发现市面上的农机具价格高昂,有的不适合地情,有的用起来不顺手,于是便根据自己的种地需求动手改造,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将良机良法贯穿到从种到收全过程。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把管字放在重要位置上。但对种粮大户来说,要做到七分种,三分管。”这是王伟见人就强调的种植新思路、新观念。在他看来,“七分种,三分管” 实质上就是要确保小麦一播全苗,这是小麦节水高产最为关键的一步。

  最令王伟自豪的,是其改造的小麦联合播种机,获得了实用性发明专利。与传统播种机相比,他改造的这款小麦联合播种机一个人便可操作,播宽3米,一个小时能播12亩左右。“超宽幅播种,无垄增效。小麦出苗后,田间没有缺苗断垄,小苗整齐一致,充分利用生长空间,有利于根系生长,提高分蘖能力,产量比传统模式增长百分之十左右。”王伟介绍。

  2023年,王伟承接了东昌府区10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在进行机械播种试验中,他发现,种植玉米可以先播种后浇灌,而大豆种植如果先播种再浇水的话,往往造成大豆出苗率低。如何实现水、种、肥同播?他对自己购买的免耕气吸式播种机进行改装,增设水肥一体设施,播种后不需要追肥也可以提前造墒,让种子更快发芽,种植增收20%。

  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王伟在稳产高产的路上越走越顺。2023年,他种植的小麦最高亩产量817公斤,玉米最高亩产964公斤。他本人先后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齐鲁乡村之星”“山东省乡村好青年”、聊城市“最美种粮大户”。辛王顺丰家庭农场也被评为“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

  农艺创新,科技示范。种粮效益上去了,周边村庄的农户有了“看得见的样板”,种地的积极性高了。自2021年以来,王伟自己组建技术团队,与种粮大户、村集体合作,服务2500多亩地,为种粮大户提供种植模式及经验,降低种植风险。“近几年随着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进度加快,切身感受到政府对三农越来越重视,从事农业生产性服务顺利了,手续也不难办,我们从事农业生产获得感更强了。”王伟说,现在他更有信心有能力多产粮、产好粮了。

  如今,在东昌府区,有越来越多像王伟一样的“新农人”在田野上大显身手。目前全区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农业生产托管面积80万亩,托管服务面积占粮食生产比重达90%以上,服务小农户11万户,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99%以上。“东昌府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造就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发挥他们服务带动能力,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加快建设高水平平原粮仓。”东昌府区副区长胡瑞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