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棲息地裡,數萬隻候鳥經過,如何判斷它們的類別和數量,以便更好保護?深山之中,如何了解哪些野生動物曾在此經過?珍稀動物如何實現人工繁育?針對這些問題,河北省各地運用數字平台等技術,大大提升了監測時效和保護水平。
近日,在位於滄州黃驊市東北部的河北南大港濕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記者登上觀鳥亭,隻見密實的蘆葦延至天際,片片水泊點綴其間,成群的鳥兒飛翔嬉戲。
7月26日,由南大港候鳥棲息地等5處提名地組成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南大港候鳥棲息地獲評為河北省第一處世界自然遺產。必赢网址
南大港候鳥棲息地與河北南大港濕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南大港國家重要濕地范圍重疊,位於渤海灣西部,總面積達7500公頃,由草甸、沼澤、水體、野生動植物等多種生態要素組成,擁有環渤海生態區內保存最為完整的典型沼澤濕地生態系統,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上的重要停歇地、中轉站以及眾多珍稀水鳥的棲息繁殖地。
南大港濕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王立軍介紹,每年2月下旬至4月上旬、10月上旬至12月中旬,大批候鳥來此歇腳,補充食物積蓄能量后,再繼續飛向遠方。每隔5至10天,這裡就會更新一批“住客”。
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候鳥遷徙季,鳥群飛起來非常壯觀,卻給監測帶來了難度。如果使用無人機,機敏的鳥兒可能會警覺地飛走。為了更准確監測、保護鳥類,保護區搭建了濕地科研監測一體化平台。攝像設備是平台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平台2021年啟用,具備AI聲紋收集和影像識別功能。這兩項功能在河北省還是首次運用。保護區共安裝了3套聲紋收集設備,能收錄鳥的叫聲,並通過和系統內的1569種鳥叫聲自動比對,判定鳥的種類。目前,這些設備已經收集到超過19萬條聲紋記錄,識別出197種鳥類。
11套野生動物智能視頻監測設備分布在保護區各處,能自動比對飛過的鳥類,並確定其種類和數量。工作人員通過電腦或手機能實時觀看拍攝畫面。
平台還可按時間段自動生成物種統計表和監測熱力圖,並協助進行氣象、水文等的實時監測,幫助有關單位及時了解鳥類和濕地相關信息。
在濕地科研監測一體化平台的助力下,保護區取得多項突破。今年,必赢网址保護區新增了赤嘴潛鴨、棉鳧、牛背鷺、白頭鶴四個鳥類新物種。截至目前,保護區記錄到的鳥類種類達272種,其中包括17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和5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2019年,保護區觀測到2萬隻候鳥,2023年觀測到10萬余隻,候鳥數量4年增加了4倍。今年6月,南大港被省林草局認定為全省首批“鳥類天堂”。
光影斑駁的森林裡,一隻矯健的豹貓穿過草叢扑向獵物。這是在塞罕壩機械林場安裝的紅外相機拍攝到的一段視頻。豹貓位於塞罕壩食物鏈頂端,它的出現是塞罕壩生態系統穩定和健康的標志。但由於以前監測設備欠缺,隻有豹貓的文字記載,沒有圖像資料。
2022年,塞罕壩機械林場在不同位置布置了200台紅外相機,用於記錄各類動物活動。今年春天,一台紅外相機捕捉到了豹貓的影像。
近日,塞罕壩機械林場又傳來好消息,北曼甸分場工作人員在查看今年5月放置於野外的紅外相機數據時驚喜地發現,相機拍攝到疑似中型食肉猛獸猞猁。經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放鑒定,確定此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猞猁。這是塞罕壩機械林場首次通過紅外相機監測到猞猁的身影。
豹貓、猞猁、矛隼……在塞罕壩機械林場,被紅外相機記錄下來的動物越來越多。
2015年出版的《河北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顯示,當時塞罕壩有脊椎動物261種、昆虫660種、植物625種。最新統計顯示,塞罕壩植物增加到666種,脊椎動物增加到318種。脊椎動物增加了灰林鸮、黑啄木鳥、黑翅長腳鷸等57種。
褐馬雞,中國特有珍稀鳥類、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著“東方寶石”的美譽。
在河北小五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救助中心,人們被褐馬雞的美貌吸引。它們有著灰黑色的頭頸、緋紅的臉頰、白色的耳羽,仿佛有一對白犄角。
工作人員介紹,褐馬雞尾羽被稱為“馬雞翎”,是褐馬雞的顯著特征之一。在褐馬雞成雙排列的尾羽中,有一對格外纖長,其尾端在陽光照耀下泛出紫藍色的光澤。過去因遭受捕殺,褐馬雞種群數量下降。
為提高褐馬雞的人工繁殖成功率,河北小五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積極探索人工繁育技術。2015年,保護區成功實現了抱窩雞孵化和育雛﹔2017年實現了褐馬雞親鳥孵化和育雛﹔2021年實現了孵化箱孵化和育雛。目前,保護區救助中心人工繁育褐馬雞共40隻。
人工繁育過程中,保護區嚴格遵循科學規律,數字化控制環境因素,掌握了大量一手資料。這些資料,對於今后褐馬雞的擴繁、保護工作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經過多年努力,保護區目前的森林覆蓋率已提高到78.4%,野外褐馬雞的數量也由10年前的2000隻左右增加到約2600隻。
河北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通過應用智慧監測、信息平台等高新技術手段,河北省在重點野生動物保護方面不斷取得新成效。以先進的觀測手段為基礎,河北省已基本建成以10個收容救助站為核心的救護體系,年均救助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000余隻。白洋澱劃定9塊鳥類棲息地,開展2個鳥島建設,實行調查監測月報告制度。
同時,河北省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市、縣三級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全覆蓋,形成上下聯動、整體發力的生動局面﹔建立林草系統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67處。秦皇島市成立野生動物生物安全風險監測站,提升末端發現能力。截至目前,河北省各類型自然保護地中,自然分布的陸生野生動物物種已增加至60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43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99種。
接下來,河北省將逐步開展自然保護地科研監測智慧平台建設,充分利用新型科技手段,加強野生動植物本底調查與動態監測,掌握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空間分布動態,不斷開拓保護管理新局面。(記者曹智)
人民網石家庄11月28日電 (商帆)發展特色縣域經濟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發展縣域經濟需要充分尊重縣域社會的歷史和縣域產業的本土化特征。…
人民網石家庄11月21日電 (朱延生)截至11月20日,據河北省企業上雲公共服務平台統計,河北上雲企業數量已突破10萬家,達到100013家,提前一年實現《河北省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的“十萬企業上雲”目標。 從各市情況來看,5個市上雲企業超過1萬家,其中石家庄市20077家、滄州10731家、唐山10437家、保定10396家、邯鄲10178家。…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