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开屏新闻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科研人员利用生命条形码技术进行精准鉴定后发现,人们常吃的金耳学名为“中化金耳”。
金耳外表呈金黄色,捏着很有弹性,具有食用、药用及美容等多种价值,是近年市场上较为常见的食用菌。金耳及其近缘物种看上去非常相似,并不容易区分。过去,多个外表黄色的物种都曾被称为金耳,如橙黄银耳曾长期被认为是可食用的金耳。但事实上,橙黄银耳变干后会强烈收缩,食用价值并不大。
在20世纪90年代初,加拿大银耳研究专家R.J.Bandoni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臧穆研究员,以袁明生先生(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采自四川高山栎上的标本作为模式,建立了一个新种,即黄白银耳。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研人员正在利用生命条形码技术实现物种的精准鉴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真菌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团队,从形态特征出发,研究了国内外有关标本,利用浅层基因组测序技术,必赢app对黄白银耳的模式标本开展了DNA测序,将DNA测序结果与其他一些标本的测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黄白银耳确实应该隶属于金耳属,“黄白银耳”应该改称为“黄白金耳”,在中国西南地区金耳复合群至少有4个物种。
各个物种不但在形态特征和DNA序列上有所不同,而且在生态分布范围和海拔高低上也有差异。如黄白金耳分布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区,担子和担孢子都较大;而金耳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海拔1800米至2600米的地区,担子和担孢子都较小。
据此,科研人员不仅明晰了黄白金耳的物种概念,还发表了中华金耳、疣凸金耳和柄金耳3个新种,其中,中华金耳是市场上常见的食用菌,简称为“金耳”。该研究为金耳提供了形态、分子和生态证据相互关联的“身份证”,为今后基于基因组、基因工程、航天育种等手段挖掘和利用该种的遗传资源提供了基础性的科学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科技领军人才项目的资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丰田高顶赛那上市,2.5L混动+升顶变床,46.8万起,让埃尔法慌了!
114-106!库里30+8,爱德华兹27分,勇士逆转终结森林狼4连胜
科技一周大事(12 月 2 日-8日):苹果自研 5G 基带有望明年登场
再见Kanavi!JDG官宣:xun加入,Kanavi离队!新阵容组建完毕